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及面临的机遇
发布时间:2025/03/10 来源:产品中心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在政策、资本等多方推动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慢慢的变成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也是积极应对

  随着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国家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财政支出领域。2017 年以来节能环保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均在 5,000 亿元以上,从波动趋势来看,2017-2019 年,我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规模整体呈扩大趋势,2020-2022 年会降低。2023 年全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规模达 5,633 亿元,同比增长 4.1%。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家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也保持震荡上升的趋势。2022 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 9,013.5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0.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6%。

  “十三五”期间,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由2015 年的 4.5 万亿元上升到 2023 年的超 8 万亿元。2024 年 8 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明确到 2030 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左右。节能环保产业将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资产金额的投入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十四五”以来,面对煤电新增装机持续下降、能源保供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相关主管部门积极调整、优化政策,煤电行业在巨大的挑战中迎来新的转机。2022 年,国家相关部门明白准确地提出煤电“三个 8000 万”目标,要求 2022年、2023 年煤电各开工 8,000 万千瓦、两年投产 8,000 万千瓦,并将“十四五”煤电发展目标 12.5 亿千瓦调增至 13.6 亿千瓦,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将持续推进。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3-2024 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 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2023-2027年节能环保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539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6.7%,增速比 2022 年提高 3.1 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

  截至2023 年底,我国火电总装机容量达 13.90 亿千瓦,其中,煤电 11.6 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 39.9%,同比增长 3.4%。2023 年全国新增火电装机容量 5,793 万千瓦,其中,新增煤电4,775 万千瓦,同比增长 63.6%。

  电力行业是煤炭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重点管控行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电力行业依照国家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火电供电煤耗持续下降。

  为落实“双碳”目标,努力实现火电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针对火电行业颁布了多项 政策与指南,提升了对火电厂排放物的环保要求,新建火电站与存量火电站环保 要求不断的提高。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燃煤电厂节能减排改造进入快车道。截 至 2023 年底,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 煤电供应体系。

  随着我国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超低排放改造遗留的问题进入 消缺阶段。推动节能减排效果是促进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方式,未完 成改造部分将面临改造需求,已完成超低排放和节约能源改造也会随着环保要求的提 高和节能减排技术的提升面临新的改造需求,这些需求都将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 可观的市场容量。

  从存量市场来看,自 2014 年国家发布政策推动节能减排改造,首批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已接近设计寿命,即将迎来更新改造周期。 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产品的换热面设计常规使用的寿命为 10 年,在国家节能环 保政策的推动下,低温省煤器等烟气余热回收设备在我国火电市场应用已近 10 年时间,早期投入的部分设备使用的时间已达到或接近常规使用的寿命,以 10 年为一个 周期做改造或更换,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产品的定期设备更新需求将快速释 放。

  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设备一般设计正常运作周期为 15 年,考虑到锅炉和发电机组的运作效率,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设备正常运作周期临近后,就需整机更换。 由于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且设备正常运行环境差,导致系统部 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磨损严重,而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的稳定性直接 影响到整体发电机组的运作。

  绝大部分电厂均会定期对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的 关键零部件来更换,预防因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故障导致发电机组无法正常 运转,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平均而言,链条等核心部件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在 2-4 年左右,上述关键零部件的价值占整机设备价值的比例比较高,零部件的正常损耗与更 换的市场也较为可观。

  近十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加严,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激励政策不断推进,工业烟气治理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各种治理技术加速发展,技术水平和装备质量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四五”以来,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规划措施持续施行,对于工业烟气污染排放有了更严格要求。

  2021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炉治理、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2023 年 12 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2024 年 1 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通知,对水泥熟料产能、焦化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期限以及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焦炉烟囱排放标准等提出明确要求。

  2024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推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行动。2024 年 8 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

  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各地环保政策的逐步细化和分级管理的加强,推动烟气治理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节能环保产业在非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装机规模迅速增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总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一。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当其比重增加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后,将导致电网调峰困难,加之传统煤电产能过剩,这就要求现役火电机组提高灵活性以及深度调峰能力,以维持电网稳定。

  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装机总量和占比的持续提升,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能力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为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挖掘燃煤机组调峰潜力,提升我国火电运行灵活性,全方面提高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提高能源消纳水平,弃风弃光率有所改善,新能源消纳情况持续好转,新能源利用率得到非常明显提升。

  进入“十四五”以来,为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求,逐步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充分的发挥好煤电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水平发展的通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提出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工作目标,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完成 2 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 3,000-4,000 万千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十四五”期间,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 1.5 亿千瓦。

  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存量煤电机组约 11.6 亿千瓦,扣除部分特殊燃料、特殊炉型煤电机组、供热机组以及已经实施改造的机组,预计 2024 年到 2027 年仍需改造 2-4 亿千瓦,平均每年改造 5,000 万千瓦到 1 亿千瓦。随着有关政策的逐步推广,更多的火电企业将参与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全负荷脱硝、电极锅炉、蓄热器等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陆续释放。

  同时,辅助服务市场日趋完善,补偿标准慢慢地提高,也将成为火电灵活性市场发展的强大驱动因素。能预见,煤电灵活性改造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

  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引导型产业,在节能环保政策和环保监管措施的外部政策驱动下,企业节能环保设施的安装与改造持续推进。列举青达环保产品在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行烟气治理的同时,实现烟气余热回收、高温炉渣余热回收利用、热能储存与供给,减少煤耗、水耗、电耗等能耗和资源节约,以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为例,将烟道中的烟气温度从 125℃~150℃降低到 85℃~100℃,每度电可节省 1 至 3 克标准煤耗,一般的情况下,配置 1 台 300MW 机组的电厂一年运行 5,500 小时可发电 1.65 亿度,由此测算可节省 1,650 吨至 4,950 吨标准煤。

  随着节能降耗的经济效益逐渐体现,将催生企业内生需求,由政策引导单向驱动向内生需求和外部驱动双向推进发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2023-2027年节能环保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规划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苏公网安备 苏ICP备14012790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