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钢铁城市连续的念想,是当地人留恋的美好港,亦是怀旧人钟情的第二乡,在川流的时间中不慌不忙,靠拢一簇簇暖烘烘的人间焰火。
旧事的故事发生在一条条老街上。老街大都有个并不张扬的姓名,夹杂着各异的方言,在一辈辈人亲热的口吻中曲折,裹上一层难以抵抗的温情。
千百年来,在老街发生过的动听故事都已成了回想,这些回想,停在了旧屋舍的窗棂处,停在了浩大的梧桐树枝干上,宣布诱人的光辉。
它静静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的思念、对慢日子的神往、对地道的寻味,也彰明显年代的变迁,叙说着几代人的故事。有人喜爱它的古韵古香,有人喜爱它的焰火气味,有人感触它的前史回忆,有人品味它的地道风味。
礼节路东起民权街,西到四一路,长390米。这条路在1936年时叫电灯房街,它是信阳城最早用上电灯的一条街。阐明信阳人很早就享用到了工业文明的作用。
1918年,驻在信阳的淮盐缉私营与省会电灯公司联合开办了信阳光华电灯公司,代表现代文明的电力火种第一次来到信阳。因为装机发电容量太小,其时主要是供城内较大商号和火车站运用。尽管如此,它仍是信阳近代史上兴办电力之开端。民国初年,信阳、开封、郑州是全省仅有的三个用电城市。当年住户想要装置电灯,先要向电灯公司提出申请,同意后才可装置,并且装置价格昂贵,不是一般人家接受得起的。在二十世纪初期,住家装置电灯是惹人仰慕的事。
光华电灯公司当年仅装置了一台从国外引入的75千瓦火力引擎式锅炉发电机发电机,经过燃煤供电,人们把装发电机的修建叫信阳电灯房,发电时浓黑的粗烟柱直上云霄,粉尘飞落,污染四周环境。但是,燃煤锅炉发电机到来,也让信阳迈进了后蒸汽年代,近代社会的工业曙光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诞生了。
从前的光华电灯公司后因偷电严峻、经营不善而亏本关闭,此路却因曾有过发电站而被市民一向称作电灯房街。这一块财物解放后被其时的电业局(现在叫电力公司)所接纳。
1945年此路更名为礼节路,其时蒋介石政府为抢救败局大力倡议的“新日子运动”,妄图从改造国民的日常日子下手,用封建的道德纲常来操控公民的思维和言辞举动,用日子细节的要求来搬运公民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新日子运动”宣扬安排尽管热烈一时,但作用却使发起者们绝望。古语有云:“仓懬实而知礼节”,其时的民众吃不饱,穿不暖,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有,哪里谈得上新的日子。不光老百姓天怒人怨,就连内部的许多将领及爱国进步人士也对此采纳消极态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前改名革新路,1982年革新路又改为礼节路,复名至今。《汉书.董仲舒传》云:“知人谊,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礼节者,人之貌也。白云苍狗,在倡议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今日,这条路有了新的年代含义。